9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沙龙和颁奖仪式在宝山滨江举行,为历时数月、覆盖长江流域多省的“长滩艺术节・我是长江的孩子”系列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长滩艺术节・我是长江的孩子”系列活动作为宝山区重点活动之一,自2025 年1月启动以来,以传承长江文化为核心,精心打造“声扬长江潮”诵读活动、“墨绘长江韵”绘画大赛、“诗寻长江梦”原创诗歌征集三大赛事板块,吸引了长江流域文化爱好者广泛关注。
据统计,活动共吸引上海、湖北、安徽、云南等十余省市参与者踊跃投稿,累计征集各类作品 6000余件——从孩童笔下斑斓的长江晨雾,到诗人笔端奔腾的江河记忆,再到诵读者口中激昂的时代潮声,这些作品以多元形式勾勒出长江的自然之美、历史之厚与人文之韵。
“能站在这里,既是荣誉,更是责任。艺术让长江的壮美定格成永恒,而这份带着历史温度的文化,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接过来、传下去。”颁奖仪式现场,“墨绘长江韵”绘画大赛获奖代表的分享引发共鸣,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大众对长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初心。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海上心声:三江交汇•文脉共融”文学沙龙以长江、吴淞江、黄浦江的地理交汇为纽带,邀请浦东新区作协主席张坚、崇明区作协主席杨绣丽、宝山区作协副主席唐吉慧三位文学界代表,展开一场跨越地域的“文脉对话”。
“立意高、创意新、诗意浓!”张坚为系列活动点赞,他以《怎一个“线”字了得》为题,解读浦东开发开放35 周年成就中的“新三件”——浦江畔的“天际线”象征城市向上的力量,长江口的“航道线”联通国家发展脉络,临港新片区的“海岸线”拥抱世界机遇。据透露,浦东作协正组织会员围绕“新三件”创作,用文字记录时代变迁。交流尾声,张坚向宝山区作协赠送“浦东记忆文化丛书”与“三江汇碧,千载流芳”对联书法,以文化信物深化区域情谊。
“崇明岛的每一寸土地,都浸着水的记忆。”杨绣丽以“水”为关键词,讲述长江与崇明的共生故事。她回忆,年少时宅沟、小河、芦苇丛构成生活底色,而水塑造的“柔韧与刚烈”,成为崇明人独有的性格印记。从先民垦荒拓土到如今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崇明的变迁藏着长江的“密码——东滩湿地作为欧亚大陆东岸最完整的河口湿地,正是长江馈赠的生态瑰宝。“长江在崇明画下的‘句号’是开放的,它连着海洋,更连着未来。”杨绣丽表示,崇明作家将以“知沙知水”的敬畏心,书写长江故事、普通人故事,传递江海畔生生不息的精神。
“三江让我们血脉相连,文学则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唐吉慧则从地域渊源切入,细数宝山与浦东、崇明的文化羁绊:“浦东高桥曾属宝山,代表着宝山历史的“御制宝山碑”目前正藏于高桥镇的高桥中学内;长兴、横沙两岛虽 2005 年划归崇明,却始终与宝山‘一衣带水’。”他认为,这次沙龙不仅是作家的交流,更是三地文脉的“再联结”。
“长江是流动的文脉,我们的传承也该是鲜活的。”活动负责人表示,“我是长江的孩子”系列活动虽已收官,但长江文化的传播才刚刚开启新篇章。
文汇报记者了解到,“海上心声:三江交汇·文脉共融”文学沙龙将于明年与后年在浦东新区、崇明区相继展开。浦东、崇明、宝山三区将持续探索跨区域文学合作,通过作品联展、作家互访、主题创作等形式,为上海城市文化传承与文学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