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也能逛巡回式商场。
今天,长宁区虹桥古北商圈的天山街道迎来巡回市集首站。以旧换新、超市卖场、银发经济、青春经济、健身康养、品质消费、宠物经济、便民服务等相关品牌悉数到场。巡回市集——长宁区商务委创新打造的社区商业服务新场景,是该区“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的重要活动之一。
今年7月31日,商务部官网发布《关于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评审结果的公示》,全国共23个省的30个地区入选。长宁区作为上海市唯一一个行政区,名列其中。
这是长宁区厚积薄发的结果。
2016年,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发布《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成为首批“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社区更新试点。2021年,长宁区成为首批商务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该区商务委聚焦“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宜购”六个功能,于2023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市级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各街镇全覆盖。去年,商务部对外发布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长宁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成为15个城市优秀案例之一。
在此基础上,长宁探索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建设。何为“全域”?长宁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这样注解:“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分类建设,从居民的需求出发,进一步丰富供给、提升品质,打造‘国际范+烟火气’融合的长宁商业体系。”
自今年至2029年,长宁区将在十个街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步行15分钟左右为服务半径,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导向,建设多业态集聚社区商圈为途径,实现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需求导向打造生活圈
一个理想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是将各种“硬件”拼凑在一起,而是真正构建符合市民需求的配套。其中,商业供给至关重要。
长宁区拥有中山公园、虹桥-古北两个市级商业中心。临空区级商业中心被纳入上海西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新华区级商圈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被圈入中央活动区(CAZ)。此外,ART愚园生活美学街区、定西路餐饮休闲特色街、静雅武夷品质生活街区、上生·新所、新华路海派风尚特色街、幸福里6条商业街被认定为上海主城区特色商业街。
“十四五”期间,长宁区累计新增商业面积达53.63万平方米,目前商业存量达161.04万方,人均商业面积已达2.32平方米/人,位处全市第三。
坐拥如此高密度的商业载体,为何仍要探索巡回市集?长宁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解释,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大型商场有时候受制于载体承载力,服务能力有限。对于市民,家门口的民生商业配套、生活服务类“一站式”购物是对方便最好的注解。“我们将IP型商场‘社区化’,成立居民信赖,品质保证的便民服务联盟,也是探索更高效满足居民需求的生活圈服务模式。”
在本次活动上成立的上海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联盟,百联集团正是发起单位。今年年初百联与长宁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家门口的美好生活体验,钟表修理、配镜清洗、配药,还提供“便民权益卡”,让居民尽享购物服务优惠。
懂老百姓需求——这是长宁探索“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底层逻辑。7月,清美集团“品上生活”自营超级市场全国首店在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开业。盛夏期间,在早上或傍晚后到“品上生活”购买当天晚餐或第二天的早餐,几乎成为周边居民的标配。“大清美”有口皆碑。居民们这样评价:“产品种类远超家门口‘小清美’,有些菜品不仅新鲜,价格有时候还比菜场实惠。”
丰富便民服务功能要以需求为目标。长宁区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需求融入城市更新规划:超5000平方米的“品上生活”填补了西片区大型超市的空缺;在武夷路城市更新中保留菜场功能并打造MIX320;去年底开业的上海荟聚聚集了全国首店、品牌旗舰店、特别概念店等超300家品牌,服务周边居民的同时还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的人流。
一方面,长宁区在商超、菜市场等资源相对不足的区域消除空白点;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商业消费供给。“十四五”以来,长宁区形成了以大型超市、标准化菜市场为主力业态,以便利店、无人零售店、智能售货机等为拓展业态,线上线下联通、具有长宁特色的便民生活服务圈。
有的放矢地布局,“生活圈”日趋完善。百秋电商直播中心、龙之梦新能源汽车街区等新模式、新业态落地长宁。全国首家盒马黑标店、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上海首店等先后在长宁开业。“十四五”以来,长宁共新增早餐网点186家,天山菜场、我家菜场、新渔菜场等标准化菜市场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多多买菜、盒马黑标、京东七鲜、清美超市、象王洗衣、爱君家政等便民服务企业呈现集聚效应,为周边居民带来便利的生活服务。
与此同时,全区10个街镇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方案,以“一街一方案”“一街一特色”丰富社区便民服务功能。人文新华、活力天山、国际虹桥、绿色新泾……每个街镇都结合自身资源,发展出了自己的便民服务特色。接下来,长宁区将对现有商业设施配备相对齐全的社区要重点优化调整业态组合,加强新业态、新服务引进,拓展商业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根据不同街道镇实际情况,发展提升区域居民生活品质最迫切、最需要的品质业态,“一老一小”的急难愁盼,如老年康养、儿童托育等;年轻人关心的创新业态,如特色餐饮、运动健身、音乐疗愈、宠物服务等。
深层次联动撬动消费
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建设的探索意味着,长宁区不仅着力提供商业服务,更联动各方力量发力高品质供给,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购物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娱乐文化圈、就业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实现共融。
国庆假日,上生·新所迎来新区域全面开放一周年。在这里,城市更新与文化、消费、社交形成共生,餐饮及零售消费氛围日夜皆宜,已然成为市民游客假日休闲与精神栖居的重要场所。
上生·新所更是文旅商体展联动的样本。自2020年国庆起,上生·新所与上海现代人剧社合作,以戏剧为文化名片开启首届悬疑戏剧展演周,至今已举办到第六届,形成了一种“文化沉浸+零售消费+美食社交+创意办公”的多元融合体验,“文化IP”声名远扬。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将长宁作为旅游、打卡和休闲的目的地,文旅商体展融合的消费需求越发旺盛。因此,长宁区围绕“票根经济”不断挖掘消费潜能。如上海女子半马开展的“半马促消费”活动,三年以来参与商户累计超过500家,带动商圈消费额大幅增长。又如,临空商圈虹桥体育公园已是目前上海最大的livehouse(音乐展演空间)之一,弥补了区域内演唱会场馆空白,场均3000人的年轻化客流也成为拉动商圈消费的重要力量。还如,Burberry(博柏利)、Longchamp(珑骧)等品牌将展示场地移师中山公园,把公园从观赏风景之地转变为承载多元生活的场域。苏州河沿线桥下空间的洛克公园兼具颜值和功能,成为市民晨练、夜动和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票根经济通过撬动消费需求实现,文旅商体展联动最终同样指向提升消费,高品质商业中心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载体。
通过城市更新,一批高品质商业中心涌现——眼下,北欧风情的上海荟聚中心、上生·新所2期都已成为热门消费场域。同时,发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多语种导购、行李寄存等服务,尚嘉中心、上海高岛屋百货获评“2024国际友好商场”。此外,长宁区还打造了一系列时尚消费地标,愚园路、武夷路、上生·新所、海粟C-PARK等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更新载体、特色商业街,获评2024新一轮上海“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营造出街区绿地、屋顶秀场、城市公园等有别于常规店铺的商圈消费新场景。
在此基础上,各类市级促消费活动“爱购上海”全球推介首发仪式、上海制造佳品汇、上海时尚定制周、上海时装周、上海夜生活节等相继落地长宁,进一步提升区域商业品质的显示度。
宜购体现在数据里。
“十四五”以来,长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高速增长,商销总量排名上海第三。去年,长宁区四个商圈平均增速为15.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今年,“龙之梦城市生活中心”销售额已超百亿。
数字化与烟火气共融
在长宁区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数字化”与“烟火气”共融共生。
一批智慧服务新平台投入应用。新华街道与百联集团合作推出i百联“一刻钟生活圈”线上平台,将国企大平台资源和属地街道所在地服务优势整合在一起,形成品质消费和便民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试验场”。北新泾街道创设“e刻生活圈”小程序,将服务从“家门口”延伸到“屏幕前”。长宁区还布设了一批智能服务新终端,落地了170余个自助取餐柜、160余组智能取物柜,推动挚享科技铺设智能充电宝点位1500余个;联动氦豚机器人科技公司将机器人咖啡亭铺设到地铁站、商场、街区等众多消费场景中;还推动“AI食堂”进入社区、学校、商务楼等,以新终端赋能早餐工程、白领午餐、老年助餐。
未来,长宁区将发挥“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先发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依托互联网龙头企业拼多多、携程等联动社区商业载体,推动社区商业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与精准营销。加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与社区商业的联动发展,开展包括智能社区商业场景打造、体验展示、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试点。
烟火气始终是“生活圈”的底色。
在江苏路、华阳路等街镇,懂修理、能缝补的社区能人已逐步通过搭载便利店、党群服务点等窗口轮班为居民解决修钟表、补鞋、开锁等日常“小修小补”需求。街镇街区中涌现出一批便民服务共建伙伴——愚园路街区治理委员会、新华街道一刻钟生活圈联盟、15分钟航空大型居民区生活圈联盟等成立。由身处基层一线的街区书记、社工等担任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街区服务联络官”也应运而生,他们成为居民与商户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党建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的触角像“万向轮”般灵活延伸。实打实帮助商户解难题、办实事,让越来越多商户和群众参与到便民生活圈建设和街区治理中去。
同时,在长宁区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一批“离境退税”点位为境外游客提供了消费便利。上海荟聚打造无障碍友好的购物场景,为残疾人士创造安全、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虹桥南丰城、高岛屋百货打造母婴空间、生境花园,聚焦“一老一小”“家庭出行”等群体需求进一步提升社区消费环境。
接下来,长宁区将通过引进品牌企业、提升现有服务功能等方式,优先配齐、配优、配强社区居民生活的保障类业态,如早餐点、洗衣店、菜市场、家电维修等。建立长宁社区生活保障类商业网点设施目录或清单,按照居民区“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优化保障类商业业态配置。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